重慶10歲女孩摔打1歲多男嬰、最後導致男嬰高樓墜樓重傷的報道引發社會關註和網友激辯(本報7日B03版),此案至少深刻暴露了三重涉及法制、監護及社會的房屋二胎問題。
  第一重問題之所以與法制有關,首先在於任何一部現代文明的刑法都會有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我國採14歲為線,海外有高有低。涉案女孩10歲,處於被法律認定為沒有能力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範疇之內,即便我們一目瞭然地察覺到個案中的女孩超常成熟到成年人的犯罪水平,我們也不可能超越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界線,直接追索女孩的刑事責任。警方不以刑事案件立案,因為一旦立案調查,就得控罪,後續就有移送起訴等程序跟進,直接與無刑事責任能力制度相悖。所以,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絕對保護,當保護對象變成了惡性犯罪的實施者之時,社會究竟能容忍到何種程度這一問題,就成了今天刺痛人們的一道社會寬容性問題。有情趣用品人主張“以暴易暴”,有人痛罵警方允許女孩遠走他鄉,都偏離了問題的主旨,而變得更偏激的社會並不必然能降低這類惡性案件的發生率。
  第二重問題是在刑事法律無法干預處於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之時,法整合負債律或社會機制何以補位的問題。
  由於歷史及文化傳統的影響,我國針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權制度,一直基於“信用卡代償家庭監護”,並未真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替代監護”制度。刑法有“責令家長加強監護”,但無“剝奪家長監護權”的替代制度,這使未成年人在監護環節上缺乏充分保護。事實上,國家有權剝奪未能適當行使監護責任的任何人的監護權,這一權力是憲法性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所默示的基礎權。
  單純從監護的角度上看,在“女孩摔打男嬰”案中,雙方都有監護方面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女孩具備的反社會人格障礙問題,顯然與家庭環境有關或家庭環境未能輓回其正常心理,原因還是在於家庭監護失當及失責。那麼此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女孩得到應有的心理矯治,需要一定的機制保障,一定時間內代替或督促其監護人更好地履行其監護責任,並對其監護過程進行干預。否則,僅僅因其“未成年”就聽之任之,即是對女孩網站優化的不負責,也有悖建設法治社會的宗旨。
  第三重問題就是社會及教育問題。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率明顯上升,在傳出“女孩摔打男嬰”新聞之前一天,就有“14歲男孩謀殺8歲女孩”,這些惡性案件,與今天社會信息渠道上充斥著色情、暴力、反社會信息內容有關。社會缺乏文化滋養,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就惡質化。所以,只有全方位地建立一個責任社會、文化社會,未成年人犯罪才會得到最有效的遏制。  (原標題:毆嬰女孩被監護過程應受干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03ahpi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